期刊简介

               本刊是神经精神病学工作者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既有反映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学术讨论,调查资料等论著,也有实用性强的临床实践,医疗探求,教学经验介绍等。读者以神经外科,内科,精神科医务人员和从事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为主要对象。                

往期目录

首页>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2425
  • 国内刊号:34-116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9-2001年度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1年第02期

丘脑VIM核射频毁损效果与早期MR检查比较研究

潘云曦;谭启富;张鑫;乔粱

关键词:帕金森病, Vim核射频毁损, MR毁损灶
摘要:目的:帕金森病病人丘脑VIM核射频毁损术后早期MR检查,观察毁损灶在MR上表现与VIM核射频毁损的预后关系.方法:92例帕金森病病人共行97次VIM核射频毁损术,术后早期(1~7天)常规行磁共振T1加权和T2加权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扫描.轴位测量毁损靶点的横径.冠状位观察靶点毁损的低点相对与第三脑室顶的深度与同一层第三脑室高度比值(深度比值),及靶点毁损外缘距中线距离(外缘),并观察毁损灶与内囊关系;矢状位或轴位观察靶点毁损后缘距AC PC中点的距离(后缘).通过以上观察与VIM核毁损术后效果进行比较.其中有9例病人,术后3月至18月螺旋CT复查,通过基底节2mm一层的扫描,可发现毁损灶,测量毁损灶大小.结果:92例帕金森病病人共行97次VIM核射频毁损,术后震颤消失率100%,肌强直改善率100%,运动迟缓和运动不能无改善.97次MR检查创道及丘脑毁损区均未见出血,创道仅有轻微水肿,仅发现1例穿刺部位皮层小血肿,并导致癫痫大发作.92例病人随访1~26月(仅有10例随访少于6月),73例(75%)病人无复发:横径平均为6.6±1.86nm;外缘平均为19.28±2.14mm;后缘平均为9.63±2 14mm;深度比值平均为0.84±0.09.14例(15%)病人震颤完全复发:横径平均为4 55±1.58mm;外缘平均为17.28±2.07mm;后缘平均为8.82±3.26mm;深度比值平均为0.73±0.15.6例(6%)病人仅有手的震颤复发组:横径平均为4.24±0.91mm;外缘平均为19.0±0.9mm;后缘平均为10 90±2.59mm;深度比值平均为0.82±0 11.4例(4%)病人仅有脚的震颤复发组,横径平均为6.29±1.02mm;外缘平均为18.21±1.37mm;后缘平均为9.64±2.14mm;深度比值平均为0.80±0.16.经t检验,发现无震颤复发组与上下肢震颤均复发组,在横径、外缘及深度比值具有极显著差异,而后缘无差异;在仅有手的震颤复发组与无震颤复发组,横径具有极显著差异,外缘、后缘及深度比值无差异;在仅有脚的震颤复发组与无震颤复发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但MR发现这组病人毁损灶距内囊尚有一定的距离.其中有9例病人,术后早期MR检查直径平均5.77±2.15mm,术后3月至18月螺旋CT复查,毁损灶直径平均1.74±0.68mm.10例病人术后出现轻偏瘫,MR可见毁损波及内囊..结论:丘脑VIM核射频毁损术后早期MR检查,可检查是否有毁损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出血,损害内囊等;通过观察毁损灶的大小与内囊的关系及毁损灶的深度可判断预后.